產業要聞/Industry News
一則讓擁核者崩潰 綠電支持者欣喜 台灣媒體卻沒報導的訊息刊登日期:2017-11-07
一則令擁核者崩潰,綠電支持者欣喜的消息在台灣的媒體上竟未引發討論。
上個週末(10月27-29日),德國大風,因為風太大,在歐洲創造了新的風力發電紀錄。根據彭博社報導,風力發電在10月28日達到最高峰39.409GW(3940萬千瓩,超過台灣用電史上最高峰是36.4GW),因為風太大了,所以德國電力公司決定付費給消費者,請消費者用電,以平衡電力供需。
「電力公司付錢給用電戶」這概念對於長期被「缺電」洗成腦殘的台灣人而言,大概是「太陽從西邊出來」,這怎麼可能呢?但德國這個例子一點也不奇怪,這正是綠電自由化之後的正常現象,大家要了解,並習慣。
瘋了!德國風電付費給消費者
電太多對電網的傷害遠大愉電不夠用。在電網上,必須維持交流電的電流、電壓、頻率穩定,所以供電與用電必須即時維持平衡,電力公司負責調度的超級電腦要以百萬分之一秒的速度計算系統上的用電量,即時調度電廠發電,電不夠時,可以斷掉局部的用戶用電,維持平衡,很容易完成;若是電太多,就要降載或停掉電廠來減少發電,但是發電廠並不一定能夠配合降載或停下來,像大型火力電廠或核電廠,是無法配合在數小時內牛降降。如果在數小時內的電太多,又降不下來,電網上的電壓、電流、頻率上升,會引起電網上所有機組重大的傷害。
週末少用電加上暴風天,電太多。10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本來週末用電就比平日少2成以上,再加上暴風天氣因素,風力強大,所有的風力機組全力發電,整體電力系統的電力過多,即使停掉了快速調度的火力電廠機組,但是太陽光電、大型不可調度的火力、核能機組,電力還是太多。
電太多只能花錢請別人不發電。在電力自由市場上,發電廠賣電合約中有穩定供電的條款,除非計劃維修期間依約不供電外,其他時間都應供電,以維持電網穩定。如果我的電廠要發電,而要求別人應發電的電廠不發電,就要付錢給不發電的電廠作為補償,因為其他應發電而不發電的電廠若不發電,賣的電少了,就少收錢會有經濟損失外,還可能因為在應供電期間不供電,要賠償買電的人。
花錢請用戶用電,比較划算
花錢請人不發電太貴,只好花錢請用戶多用電。因為層層合約條件的約束,風力發電公司在週末前就可以預測這週末的供電量大於平常供電的合約量,要請別家電廠降載減發的錢太貴了,就把這錢回饋給消費者,請消費者在風最大,滿發的期間盡量免費用電,估算一下,電還太多,乾脆付錢給用戶用電,只要用戶在這段期間用多少電,電廠就付多少錢給用戶。因為德國普遍使用智慧電網、智慧電表,所以可以即時依特殊供需情況,調整價格。
利用公開資訊大數據與經濟誘因平衡用電。電力是巨大的共享經濟,要能隨時、即時掌握供需資訊,而且配合作息、工廠運作、天候因素預測未來的供需情況,進行預防性的供需調整,維持電力平衡。
彭博社公布2011年以來風力每千度電力的價格波動,屢屢出現負價格,2017年到十月最後一個週末,甚至要付錢請用戶用電。
這是電業自由化,電網綠化,以及智慧電網、智慧電表的結果,長期以來台灣人被核電幫洗腦成:再生能源很貴,需要補貼,而且量很小,不穩定,要依賴其他電廠,無助於解決電荒問題。
台灣的電業極度壟斷,中央極度集權,以及電力資訊極度不透明的結果。首先50GW的發電裝置容量,為何不能供應最高峰用電36GW的電力?台電始終無法拿出各個機組發電紀錄來說明,最尖峰用電時30%不發電的機組在做什麼?
台灣的再生能源不夠嗎?不但夠,而且太夠了,以風力而言,台灣周圍的風力蘊藏量是2倍於台灣的的用電量,太陽能也夠台灣的用電量,再加上水力,台灣的綠能可供應量,遠高於用電量,如果調度得當,台灣根本就不需要核電、火電。只是在過度期間,需要一些天然氣來調節電力供需。
台灣電太多,只是錢都補給台電了
台灣其實是電太多,全台灣發電廠的產能利用率才50%,極尖峰也不過總產能的70%多一點,這樣的產能當然過剩,到了晚上離峰用電期間,電太多,就給明潭抽蓄發電打水上日月潭,白天再放水發電,美其名是儲電,其實是非常昂貴且沒有必要的發電方式。
因為台灣核二廠蓋好後,台灣晚上的電太多,3座核電廠運光是核電供電就超過了離峰用電量,這是電力調度上的惡夢,只要「拜託」抽水發電,花現在又計劃再花500億來菁新的抽蓄水力電廠,這500億為何不發給消費者來用離峰的電,效果不是更好?台灣電太多,結果都補給台電蓋電廠,越補越沒道理。
台灣近年每年抽蓄發30電多億度,因為電力轉換有損失,至少一年離峰至少多了50多億度的電,雖然可以「移峰填谷」補足尖峰用電需求,但是在電的管理上,是因為電力機組管理與調度等工作,可以減少這方面的損失,讓系統更有效率。
需求面管理才是王道
我去年因「開放台電」訪問台電時發現,全世界的電力公司都在「需求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方面進行管理、技術以及市場的調整,使經營成本降低,更減少空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讓電廠的發電內外部成本降低。但是台電在這方面幾乎是零分,因為台電連最基本的各區處用電量與時間分布,以及發電機組的發電、維修,以及輸配電系統供電、維修紀錄的統計(無關個資,且是公共利益相關資訊)都當成「業務機密」,拒絕提供,所以台灣的電業還在黑暗的石器時代。
因為用電,所以才有發電,這是電業的最基本原理,沒有人用電,發了電對電網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這也是定律。可是需求面管理需要穩健的智慧電網、電表,合理的時間電價,普遍的聰明用電觀念,這都是台灣現在欠缺的,而台電卻用各種理由、手段阻撓需求面管理,盲目創造用電尖峰,都是為了維持缺電假相,維護數十年來的謊言不被揭破。
即使今年年初通過新的電業法,但在台電的主導下,離電業自由化、綠能化、智慧化,以及需求面管理越來越遠,甚至不可能得到。
台灣即使有再多的再生能源蘊藏量,也不可能有一天不但可以免費用電,還有人花錢請我們用電。
不過綠能擁護者也不必太見獵心喜,因為台灣離這種境界還有十萬八千里哩!大家還需努力!